山东

详情

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: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题(一)
招教网 2020-04-22 16:15:27

关键词: 教师资格证

  • 备考没方向?
  • 考试时间不清楚?
  • 成绩看不懂?
  •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?
  •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?
  •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?

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
▪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
▪ 获取1对1备考指导

一、单项选择题

1.人们在初学古典文学时,困难很大,也毫无兴趣,但为了需要不得不集中注意去学习。这时的注意是( )

A.有意注意 B.无意注意

C.外显注意 D.内隐注意

2.诵读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”诗句时,脑中浮现出相关形象的过程是( )

A.创造想象 B.无意想象 C.再造想象 D.幻想

3.医生通过号脉探知病情,反映了思维的( )特点。

A.概括性 B.间接性

C.深刻性 D.独立性

4.人们在解决新问题时往往习惯采用老方法,主要是因为受到( )的影响。

A.功能固着 B.思维定势

C.无关信息的干扰 D.问题表征方式

5.狂喜、暴怒、恐怖、绝望等都是( )

A.表情的表现 B.应激的表现

C.心境的表现 D.激情的表现

6.小明的母亲让孩子上午学习汉语拼音,晚上学习英文字母,结果小明经常混淆两者的发音。这一学习迁移现象属于( )

A.正迁移 B.负迁移 C.高路迁移 D.一般迁移

7.按照马斯洛的观点。个体在感到未来不可测试,组织结构不稳定以及社会秩序受到威胁时,该个体所产生的主要需要是:( )

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需要 D尊重需要

8.“鱼,我所欲也;熊掌,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……”所反映的动机冲突是( )

A.双趋冲突 B.双避冲突 C.趋避冲突 D.多重趋避冲突

9.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为( )

A.培养主动性 B.培养勤奋感 C.培养主动性 D.培养自我同一性

10.某考生认为自己考试成功是努力的结果,该同学的归因是( )

A.内部、不稳定、可控 B.外部、稳定、可控

C.外部、稳定、不可控 D.内部、稳定、可控

11.主张“因材施教”“有教无类”思想的是古代圣贤( )

A.老子 B.孔子 C.庄子 D.孟子

12.我国早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( )

A.《大学》 B.《中庸》 C.《孟子》 D.《学记》

13.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,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( )

A.柏拉图 B.昆体良 C.皮亚杰 D.亚里士多德

14.提出“泛智教育”思想,探讨“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”的教育家是( )

A.培根 B.夸美纽斯 C.赫尔巴特 D.凯洛夫

15.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——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( )

A.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.杜威和赫尔巴特

C.赫尔巴特和杜威 D.夸美纽斯和杜威

16.在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史上,能体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( )

A.杜威和《普通心理学》 B.赫尔巴特和《普通教育学》

C.杜威和《民主主义与教育》 D.赫尔巴特和《民主主义与教育》

17.中国古代的外铄论提出者是( )

A.荀子 B.孟子 C.孔子 D.墨子

18.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( )

A.遗传素质 B.环境 C.个体主观能动性 D.教育

19.狼孩的实验表明,个体错过了某一方面的佳发展之后就很难再得以发展。这体现了下列哪个选项( )

A.近发展区 B.关键期 C.阶段性 D.顺序性

20.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的是( )

A.社会教育制度 B.国民教育制度 C.学校教育制度 D.基础教育制度

二、辨析题

1.感觉适应是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,使感受性降低的现象。

2.过度学习会引起厌倦、疲劳而成为无效劳动,因此一定要把握学习的过度,避免过度学习。

3.课程标准是中小学试题命制的主要依据。

4.德育过程具有多端性。

三、简答题

1.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?

2.简述建立学制的依据?

3.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.

4.运用记忆的规律,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。

四、材料分析题

1.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,遂追问是怎么回事,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。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,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,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出3名“坏学生”,因有两名同学近违反了学校纪律,无可争议地成了“坏学生”;而经过一番评选,第三顶“坏学生”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。这个9岁的小男孩,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“罪状”。当天下午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“坏学生”开会,对这3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,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,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,让家长签字,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。

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,没有表示什么,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。随后,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,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,班主任说:“你的孩子是班上坏的孩子,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。”当她质疑这种方法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,老师却回答:“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,不是别人给的。”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,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。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“坏学生”后,情绪一直非常低落,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。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价。

2.在课堂上,教师让学生“列举砖头的用处”时,学生小方的回答是:“造房子,造仓库,造学校,铺路。”学生小明的回答是:“盖房子,盖花坛,打狗,敲钉。”

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?你更欣赏哪种回答?为什么?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。


参考答案

一、单选

1-5ACBBD 6-10BBADA 11—15.BDDBC 16—20.CACBC

二、辨析

1.答案:这句话是错误的。感觉适应是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,是感受性变化的现象。既可以使感受性降低,也可以使感受性提高,比如暗适应就是使感受性提高的现象。

2.答案:这种说法是错误的。过度学习是指学习达到恰能背诵之后再继续学习。实验证明:过度学习达到50%,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%时候,学习效果好。

3.正确。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、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,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。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、任务、知识的范围、深度和结构、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,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,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。教师应将课程标准作为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依据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、教学、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,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。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,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、目标、内容框架,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。

4.答:正确。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或顺序,一般来说,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,以知为开端,以行为终结向前发展的。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,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,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,又具有多种开端。

三、简答

1.参考答案:

第一,学校教育是有目的,有计划,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;

第二,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,相对而言效果较好;

第三,学校能有效协调和控制学生的发展

2.参考答案: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,社会政治经济制度,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,人口发展状况,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

3.答案:(1)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,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。

(2)充分的准备、周密的计划、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,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。

(3)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学生的个别指导,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。

(4)引导学生学会记录、整理观察结果,写出观察报告、日记或作文。

(5)引导学生开导讨论、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,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、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。

4.答案:(1)明确记忆目的,增强学习的主动性

(2)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

(3)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,促进对知识的理解

(4)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,合理组织学习材料

(5)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,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

(6)有效运用记忆术

(7)适当过度学习

(8)重视复习方法,防止知识遗忘

四、材料分析题

1.(1)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“坏学生”,其用意是想严格要求学生,让学生引以为戒,想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,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“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”的原则,反而达不到期望的效果。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、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;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,对学生严格要求,认真管理;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,提出适度的要求,并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。

(2)该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德育的疏导原则。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、以理服人,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,调动学生的主动性,使他们积极向上。案例中该班主任没有对违反纪律和做错事的学生讲明道理、疏通思想,没有做到以表扬、激励为主,而是直接批评,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,这是错误的行为。

(3)该班主任的做法违反了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。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,说服教育,启发自觉,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,又要辅之以要的纪律约束,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。案例中的班主任没有对班级里的“坏学生”做到正面教育,没有以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,不能启发学生的自觉,而是对学生进行侮辱性的惩罚,这不符合德育的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。

2.(1)更欣赏小明的回答。

(2)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基本都是沿着砖头用作“建筑材料”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,变通性不大。

(3)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,还可作防身的武器和敲打的工具,也就是摒弃以往的思维习惯而向不同方向思考,这是创造性思维变通性好的典型表现。同时,这种品质也有利于小明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。

2025年教资上岸大本营

  • 公告资讯
  • 干货资料
  • 每日刷题
  • 备考讲座

扫码进群,备考路上不孤独

互帮互助,共同上岸

收藏

相关推荐

(c)2008-2025 招教网 ©版权所有

中国互联网
协会
经营网站
备案信息
不良信息
备案信息
中国信用
企业认证
网络110
报警服务